查看原文
其他

健身行业智能化:是消费场景的革命升级,还是伪需求下的跟风之举?

2017-05-27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每家健身房都在谈论着“智能化”,似乎不与科技结合就要被时代抛弃了。然而,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智能化的改变,究竟是真的出现了用户需求,还是仅仅为了改变而改变?



文/ 于 宁

编辑/ 陈 思怡


如今,健身热带动着国内健身市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里,不只是新型健身房的崛起和课程的研发改革,在健身场馆的服务上,“物联网”、“智能化”被提及的愈发频繁,带动了一批健身房的改造热潮。甚至说,一场健身场馆“革命”正在进行,也并不夸张。


伴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健身休闲产业持续火热。而在健身消费人群增长的同时,健身房所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的错位也日渐显现。


自身管理经营不善以及剧烈增长的房价,给了传统健身场馆颇大压力。而随着资本与政策注入体育行业,“乐刻”、“超级猩猩”、“光猪圈”等小而美的标签化健身房迅速崛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统健身房去进行自身的改革,做减法,将资产轻量化。


而无论是新型的健身场馆还是传统健身房,在目前这个时代里,他们的发展战略中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智能化”。企业的经营者在宣传自己的健身产品及场馆的时候,都会打出智能化的口号。那么,这些被提及的智能化究竟是什么?它又能够为用户解决多少问题呢?




从大型场馆到健身房,究竟什么是智能化? 


事实上,智能化的趋势,早已在大型场馆中出现,也在近年来成为场馆行业的一大趋势。


作为借鉴,我们了解到,大型体育场馆所涵盖的多个分场馆,包括体育场、体育馆、网球场、游泳馆和科技中心等,面对这些应用不同的各场馆,智能化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也各有不同。整个场馆内集成控制的系统繁多复杂,除去楼宇自控、消防、监控、安防等一级子系统,其中各个部分也要分设二级子系统。


因此,大型体育场馆的智能化最重要的,就是场馆的独立运营与综合管理,即各场馆之间需要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运营,同时又要确保能够统一管理控制。


延伸阅读:两年三次融资,驰骋SaaS赛道,他却把自己定位成健身从业者 | 专访


相比之下,健身场馆的智能化就简单的多,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场馆主要应用的是系统的综合运营服务和管理系统。服务对象是场馆的客户、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服务者等内部人员,服务内容大概分为四个部分:


  • 内部管理人员及教练的管理系统

  • 智能硬件

  • C端用户的操作体验

  • 对会员资料的数据积累


在运营应用上,我们更熟知的是SAAS系统,即Software-as-a-Service。通过该系统,教练和老师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会员,企业经营者也可以更加直接的管理企业员工及员工手下的会员资料,并监督员工的日工作效率等,更准确的把握场馆的运营状况,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在C端的操作体验上,很直观的一点是,如今多家健身场馆都会匹配官网、微信公众号或自有APP,让用户在会员注册、约课、付费等环节,体验上更加自由。此外,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硬件装备,如大热的VR/AR跑步机、健身仪器等,还有“光猪圈”的智能手环、人脸热量数据分析等多种类的检验用户在运动前后的心率及体态热能消耗变化的仪器。


用户在操作系统时可以直接输入自己的资料和信息,这样就为经营者节省了很多整理用户数据的时间,并且避免了用户数据的流失。据了解,这些系统多数是在企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附加H5链接报名,操作简洁便利,入口也足够大。


健身场馆若要盈利,核心在于其用户的流量是否足够多到能够来覆盖自身包括地租、人员等运营费用。诚然,这些智能化装备会为用户带来体验上的便利,但据生态圈多方了解,“智能化”的战略虽然打得火热,但目前似乎主要还是在概念的战场上拼杀,并不能解决行业的实际痛点。



“智能化健身”,是一个伪需求概念吗?

 

就像如今的共享经济这样,经过资本的注入与催熟之后,健身产业也迅速爆发了。


在互联网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互联网+体育是创业定位的高频点。而健身领域的互联网化,最初是以健身APP的出现而带动的,无论是垂直健身的Keep、火辣健身、Fittime,还是瑜伽领域的Wake,最初的模式都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免费线上课程,来迅速凝聚大量粉丝。 



但互联网健身行业也遇到了和内容付费相似的问题,国内用户在健身方面的线上消费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真正带来实际收益,因此健身教学走向线下成为了必然趋势。


多位行业人士向生态圈表示,单家线下场馆所能辐射的范围均在10 公里以内。因此,企业往往需要寻求人群密集的商圈或社区,靠着便利交通、优越地理位置,来获得较好的场馆客户流量。也就是说,线下场馆能否盈利,决定于企业每月的到店用户能否覆盖其地租和人员支出。而这也是近年来诸多大型传统健身房很难盈利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这些轻资产的互联网健身企业开始将线下业务延伸的时候,猛然遇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一线城市的高昂地租、场馆自身可以覆盖的用户半径有限、教练导师及服务人员的薪资等,这些全是不菲的成本开支。


智能化的产品着实会提高用户体验的好感度,却很难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完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下,因为智能化产品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整个健身产业依然走在广泛拥抱智能化产业的道路上,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时代趋势。



健身场馆的智能化应用,为什么会成为趋势?


“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它在出现之前并不是手机用户的刚需,但它却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不可逆成果。” OMCAT瑜伽的创始人孟宪林说。他表示,自己会坚定地一直去打造智能化场馆。


健身休闲产业在互联网及智能化的布局仍相对较晚,产品并不完善。一个共识是:健身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户体验,企业提供的服务既要有“人情味”又要足够便捷,那么智能化就成为企业优化产品相对便捷的一个手段。



一方面,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用户为产品买单,企业就需要无限优化产品的体验感。因此,当一家健身场馆提出了智能化服务,整个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必须迎头赶上,才能维持用户不流失。


另一方面,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人员的管理成本及费用支出,已经日渐成为企业经营的重担。特别是在健身休闲业,其场馆和产品覆盖全国各地,核心团队很难同时监督每个直营店的运营情况,而加盟店企业能拿到的利润很低。


这亮点,就是当前诸多场馆在努力智能化的原因。自主约课、人体的热量消耗分析正在被广泛应用,甚至有些健身房还推出了一卡通,包含场馆内所有的服务设施,如衣柜、淋浴等智能解锁。这些功能保证了,用户可以直接自主上课、体验,避免销售人员的叨扰,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省人员成本。


更何况,从长期发展上看,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资料及数据积累,则为用户画像的搜集、企业产品的优化、乃至在资本上的估值,都有很大的利好作用。



据了解,美国音乐健身品牌SoulCycle已经实现了VR场景的动感单车业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的催动下,智能健身已经不止停留在系统上,VR与AR的场景应用、智能跑步机、智能手环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了下一阶段里健身行业的新风口,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化的战场,还将继续下去。


在目前看来,智能化还不是刚需,且不能解决真正的痛点,并且很多健身赛道的创业者也没想清楚究竟要做怎样的产品,行业存在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不过大家都相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驱动下,智能化终有一天会造就新一代用户消费习惯,这也终将成为健身行业的标配。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行智能化的创新,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行业淘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在已成红海的健身产业里,2017年的瑜伽行业快车将开往何方?

用定制化健身切入高端市场,这家联手北体的健身房能够脱颖而出吗?

新型健身房创业风生水起,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如何从千篇一律的健身房里突围?这家公司在健身房里造了个厨房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